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19年专题  >  甘肃交通运输厅微视频、摄影大赛  >  媒体看交通

一馆见历史 三代养路情——“辉煌70年 媒体看交通”系列报道之二

 2019/09/16/ 12:02 来源: 何香利

  交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70年来,酒泉公路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道路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22日上午,甘肃公路博物馆迎来了20多家媒体记者,见证了甘肃公路的辉煌历程,并走进酒泉茅庵河综合养护工区,贴近工区,观摩现场操作。

  据讲解员介绍,甘肃公路博物馆占地面积1644平方米,建筑面积4271.25平方米,设有六个单元八个展厅,共展实物展品228件,文献资料190多件,照片1800多张。该馆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甘肃道路历史发展为脉落,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旨,通过展示甘肃公路建、养、管、收方面的实物展品、文献资料、图片影像、大型沙盘、场景复原等,真实还原甘肃公路在历史时期中的重要场景和重大事件,集中反映了甘肃公路的过去、现在、未来,尤其是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数字化技术,使历经数干年砥砺侵蚀的沧桑印记可以道其流触手可及,全方位展示了甘肃公路发展历史和公路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了酒泉公路局茅庵河养护工区,参观了职工公寓、职工阅览室、保障厂房、沥青室、集料室等。 

  “自己家中三代都是从事公路养护工的工作,在这个公路段很多同事和他一样都是第三代公路养护工。”酒泉公路局肃州段副段长张哲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爷爷工作的那个年代,养路工人被称为“护路队”。在那个时候养路工人的作业方式就是肩扛、手挑。好一点的养护机械就是四轮推车等,养护的公路也以砂砾路为主,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提升和高速发展,砂砾路逐步变成了以沥青路为主,养护的方式也逐步步入了机械化时代,变成了解放车和东风车。到了90年代,公路等级大幅度提高,基本上酒泉境内以二级路为主,养护的方式又开始更新换代,需要人力去挖补的路面,也变成了机械化操作。

  近年来,酒泉公路局茅庵河干部职工始终秉承“扎根戈壁、艰苦创业、甘当路石、服务社会”的酒泉公路局精神,为实现“路畅、人和、民富”的行业目标,立足公路养护,服务地方经济,多次受到省、厅和地方政府的表彰奖励。一路走来,酒泉公路人筑路架桥的艰苦历程,无不渗透着干部职工奋斗不息的青春,也有探索的艰辛。 

  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原来的土质路、碎石路发展成为现在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原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公路路况发展成现在干净整洁、安全设施齐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路况;原来的马车、板车等人力畜力为主要交通工具的落后运输,发展成为现在轻重货车和特种车辆构成的现代化运输;原来简单的几条客运线路发展成“客运站点到村口”的“四好公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