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19年专题  >  甘肃交通运输厅微视频、摄影大赛  >  媒体看交通

【辉煌七十年 媒体看交通】道路通达 山乡巨变——陇南市农村公路建设见闻

 2019/09/16/ 17:23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

  绿树环绕,河水潺潺。坐落在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村,在秋日的暖阳下,显得静谧而美丽。

  这座小山村是两当县金洞乡新潮村栗子自然村。6年前,村里还没有一条像样的路,20多户村民只能沿河道出行。道路的阻隔,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不出去,村民生活困难。

  2013年,一条通村硬化路建成通车,同时还建起了一座“连心桥”,第一次将栗子村与外界联通起来。

  路通了,栗子村跟着大变样。以前村里脏乱差,现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村容村貌得到大大改观。

  8月24日下午,“辉煌七十年、媒体看交通”记者团走进村民董安民的家,上世纪70年代修的房子整修一新,院子里的秋菊花开得正艳,旁边还新盖起太阳能洗浴房,整个院落整洁而温馨。 

  64岁的董安民世代居住在栗子村。过去路不通,他家养的土蜂蜜背到县城去卖,一斤只能卖到2-3元,现在客户上门收购一斤卖到50-80元。“现在有货不愁卖。”董安民说,他家靠养蜂蜜、种核桃、外出打工,收入一年比一年好,去年实现脱贫。

  海拔1500米的两当县云屏镇黄各达村,曾经是全镇最贫困的村。2008年“5·12”地震灾后重建,山上分散居住的农户,都搬下来住进了新农村。2013年通村公路硬化后,外面的客商进来了,游客也来了,村民们种植的核桃、板栗、土蜂蜜等山货卖出了好价钱,去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云屏镇地处小陇山自然保护区和云屏4A级旅游景区。镇长吕彬告诉记者,虽然这里风景好,但以前道路不通,游客望而却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镇所有建制村通了硬化路,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93%。路通了,全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农家客栈,收入大大增加,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

  两当县交通局负责人说,2011年至2018年,全县共争取资金7.3亿元,实施242个农村公路项目。目前,全县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村道路连村入户,带动各项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798元增加到2018年的6513元;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5.87%下降到去年的0.12%。去年,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成为甘肃省首批整体脱贫的县。

  “两当县农村公路建设是陇南全市的一个缩影。”陇南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长才告诉记者,近年来,陇南市围绕交通扶贫通村畅乡和“修一条公路、造一片风景、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加快实施“建制村通畅、路网改善、窄路加宽、千村美丽、危桥改造、安全生命防护、村组道路”七大工程,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网络。

  同时,陇南市把发展农村公路与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美丽乡村、电商快递结合起来,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目前,全市3201个建制村,除武都两个不具备条件外,其余全部通畅,实现了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全市除9个建制村不具备通客车条件、8个2020年通客车外,其余全部实现了通客车目标,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5%。

  一条条通村公路,已成为幸福小康路、富民产业路、生态旅游路和资源开发路,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两当县、徽县、成县整县脱贫摘帽和全市贫困群众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过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今“天堑变通途”。踏着一条条平坦的农村路,陇南农民群众奔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上。

绿树掩映、温馨静谧的栗子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摄
一座“连心桥”,架起了栗子村群众致富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摄
董安民正在察看自家的蜂箱。
景色秀丽的云屏4A级旅游景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摄
陇南美丽的乡村公路,成为群众的脱贫路、致富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严存义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