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西和县:扶贫基地托起残疾人脱贫梦

 2020/12/03/ 16:17 来源:甘肃残联

  初秋时节,天气已然微凉,而在西和县卢河镇董河村的西和县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银花种植基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放眼望去,百亩金银花田里,一株株竞相绽放的金银花树迎风摇曳,40余名采摘者穿梭在花株间,一边熟练地采摘着花朵,一边风趣地说笑着,欢声笑语在田间回荡,让金银花那淡淡的花香显得格外沁人心脾。

  这里是西和县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金银花种植基地,也是西和县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正在田间采摘金银花的群众里,有一半的群众正是董河村的残疾人。近年来,正是这个蓬勃发展着的残疾人就业基地,为董河村及周边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让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有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不再是家庭的“累赘”,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西和县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互联网+贫困户”运营模式,坚持以帮助残疾人增收为己任,以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为宗旨,以实现合作社和贫困户互利共赢共同致富为目标,累计流转土地2457亩,种植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等中药材以及苗木和桃杏,组建扶贫车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4个,其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20名残疾人和34名贫困户就业务工,年务工支出达32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平均年增收达4000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起这个远近闻名的合作社和残疾人就业基地,就怎么也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今年66岁的董升学,年过花甲却依旧精神抖擞。他是西和县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更是这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最大的“功臣”,正是在他的主导下,这个残疾人就业基地里,已累计带动60余名残疾人增收致富。

  一切还得从2016年合作社成立大会说起。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董升学在合作社成立大会上便确定了合作社扶残助残、帮贫带贫的理念,得到了所有股东的一致支持。2017年端午节,正值合作社成立一周年,董升学决定,拿出合作社为数不多的盈利,购买大米、面粉、食用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对全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群众进行慰问,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而董升学的这一善举在经县电视台的报道后,立即引起了县残联的高度关注,随即,县残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董升学的合作社进行调研。

  在深入调研后,西和县残联高度肯定了董升学扶残助残的做法,决定把该合作社打造成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为更多残疾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随后,县残联主要领导多处奔走筹措资金,2018年1月,县残联争取来的30万元省财政扶贫资金顺利注入到董升学的合作社,也意味着这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正式运营了。

  按照有关政策,这30万的残疾人财政扶贫资金为卢河镇15个村的30名残疾人每人配股1万元,每年在合作社里分红800元。在这3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董升学流转108亩土地种植金银花,年产3000多斤,收益达到80多万。在这个残疾人就业基地里常年务工的20余名残疾人每人每年能挣1万余元,在每年的合作社分红大会上,董升学还对业绩好的残疾人进行现金、生活物资等多种奖励,有力地鼓励着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强不息,脱贫增收。

  “我们合作社在县残联和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发展成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在用工上我们也是优先用残疾人劳动力”,董升学介绍到,“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我们基地对残疾人的帮扶带动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县残联为30名残疾人配股1万元;二是合作社产业发展的用工酬劳;三是合作社中药材加工车间的用工酬劳;四是残疾人群众的土地流转金;五是合作社优先收购残疾人群众种植的各种中药材。这样下来,凡是纳入我们这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残疾人,每年的收入都在稳步增加,带动帮扶的3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都已经脱贫了”。

  随着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蓬勃发展,县残联对该基地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20年5月,在县残联的积极对接争取下,注入陇南市残联下拨的东西扶贫协作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和市县残联配套资金共30万元,打造陇南市东西扶贫协作残疾人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新带动卢河镇15个村2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和洛峪镇10个村10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增收。如今,这里已经是西和县规模最大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它的社会意义也正日益凸显。30万元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的注入,为该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注入了更强的发展动力,2020年,董升学又流转1000余亩土地,发展用于中药材的桃树、杏树产业。“未来3年,我们要把桃树、杏树产业发展到6000余亩,届时我们将成立更大规模的桃仁、杏仁深加工车间,那时候,我们合作社将吸纳将近120名残疾人常年在基地务工,让他们持续增收致富”,谈起这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发展远景,年过花甲的董升学满怀自信,壮心不已。

  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蓬勃发展,最受益的无疑是残疾人群体了。今年53岁的董长生,是土生土长的卢河镇董河村人,10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的左腿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属肢体4级残疾。由于身体的残疾,几十年来,董长生从来没有出门打过工,只能在家以种地为生,作为五口之家的支柱,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一家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5月,西和县海洲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董河村的成立,让董长生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合作社刚成立,这里的负责人就亲自来我家邀请我到合作社务工,我一直干到现在,每年在合作社里能挣1万余元,加上每年800元的分红,让我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对于我这样的残疾人,到哪里去都没办法挣钱,而在这个残疾人就业基地里,虽然我干的都是一些除草、摘花等简单的农活,但却一年能挣那么多钱,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董长生动情地说道,“以前日子过得紧没钱花,现在我能挣钱了,想多买件新衣服就能买,平时给老人买点吃的喝的也都很容易了”,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董长生家的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已经在2019年顺利脱贫了。(来源:甘肃残联)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