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坚守残疾人社会救助民生底线

 2020/12/22/ 16:15 来源:

  近年来,天祝县着眼残疾人群体急难愁盼,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助力残疾人脱贫脱困,全县2711户3047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家住天祝县打柴沟镇石灰沟村的任桂香老人,丈夫去世多年,女儿远嫁他乡,自己又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双肢萎缩,瘫痪在床失去了劳动能力。面对老人的特殊情况,打柴沟镇第一时间将她列为兜底保障对象。天祝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积极与华锐幸福苑协商,由镇政府负责缴费,将她送到县城华锐幸福苑托养管护。

  在托养中心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照料和定期康复治疗下,任桂香老人的病情较一年前有了很大的好转。

  “家里的时候就病倒了,真的是遭罪了。后来政府知道了这个事,把我送到这里(养护中心)。到这里来就好了,床单、衣服没脏过,头发也没脏过,护士们为我洗头洗脚。政府给了我低保,买点临时用的东西。”天祝县打柴沟镇石灰沟村村民任桂香说。

  今年41岁的张恒亮自小双目失明,2006年,天祝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多次登门,并全额出资送他到兰州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经过前后四期培训,张恒亮取得了盲人按摩技师资格证。随后,县残疾人联合会又拨发启动资金3000元,争取到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资金6万元,帮助张恒亮购买了按摩设施,在县城开设了第一家盲人按摩室。由于服务周到、手法娴熟,张恒亮的按摩室内总是人来人往。2014年,他用自己劳动所得8万元在县城购买了住房。

  在学勤路“吉焕陇原巧手绣坊”中,“绣女”们的一件件手工织品在杨吉焕的指导下顺利完成。

  5岁时杨吉焕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社区工作人员得知杨吉焕擅长女工后,将社区活动室腾出来,帮她创建了“吉焕陇原巧手绣坊”,并多方为她联系销路,同时将县上三所托养中心的老人们每年所需的拖鞋、布鞋以订单形式交给杨吉焕制作。

  有了订单作保障,杨吉焕的干劲更足了。她还主动来到残疾人联合会,要求他们介绍更多半失能人到自己的绣坊打工,为他们提供培训指导服务。如今“吉焕陇原巧手绣坊”已吸纳建档立卡户21人,残疾妇女13名。

  “2013年在政府支持下我开了‘吉焕陇原巧手绣坊’,绣坊开起来后我们的销路就好了,订单也多,一年能接30多万元订单。我们绣坊里有员工40多个,他们平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今后我们还要招更多贫困和残疾妇女到这里来就业。”天祝县吉焕陇原巧手绣坊负责人杨吉焕说。

  截至目前,天祝县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先后落实康复经费257万元;发放托养补贴32.44万元;实施残疾人就业扶贫工程,开展实用技术培训800人(次),扶持184人从事畜禽养殖、手工编织。指导帮扶572名残疾人居家自主创业,扶持130名残疾人灵活就业。建成了集残疾人托养、康复为一体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对有需求的特困残疾人以公建民营医养结合模式、公立机构兜底保障模式、幸福大院就近照护模式、政府购买上门服务模式进行了集中托养。以政策“组合拳”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兜牢了残疾人社会救助的民生底线。(来源:武威市残疾人联合会)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