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2专题

新时代最美基层“粮食人”

 2022/12/29/ 16: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王维军

  新时代最美基层“粮食人”

  王维军

  粮食,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何其有幸,生在这个伟大时代,能与粮食工作年岁并进。融入粮食工作,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初心不忘的使命担当。我傲娇,能参与到新时代为国家守好储备库,为人民管好储备粮的行列;我傲娇,能加入到新时代守护国之大者“粮食安全”的队伍。

  沿着甘肃景泰县景电二期高扬程灌溉工程一路向北,前行十公里便会与一片白色的储粮建筑群相交,这便是我工作的地方——长城粮油储备库,四周良田环绕,阡陌交错,渠水细流,田畦有形,禾苗竞长,农人们肩扛农具,来回观察庄稼长势,不时地交流展望今年的收成。历经了农人的呵护,气候的洗礼和阳光雨露的滋养,秋天里,麦子熟了,麦香透过成熟的麦穗,飘向村庄,飘向山际,飘向农人的心坎。金黄的麦浪随风摆动,此起彼伏,如波四溢,自由奔放,填满了整个田地,整个山岗,整个村庄,整个长城储备库。农人们在灿烂的笑容里释放丰收的心情,此情此景,唤起了我无限的思绪,仿佛把我的思想带进了故乡的沟沟坎坎。我出生在甘肃会宁县的山沟沟里,伴我长大的层层梯田,似父母额头的皱纹,更像主题为生命飘带的浮雕镌刻在黄土高坡上,看惯了土墙泥瓦,听惯了鸡鸣犬吠,尤其从小对五谷杂粮的认知特别浓烈,也特别深厚。如今,屈指一数,在粮食岗位工作已有26年时间了,硬是把我这个“山里人”,是职责使命和对工作的挚爱让我变成一名职业粮食人。

  来到粮食储备库,成了一名职业粮食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光荣。在这里,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接触最多的是粮食,看到储备库中的粒粒粮食,既熟悉又亲切,不但倾注了农人的血汗,而且倾注了粮食人精心的管护。

  我们从事的工作简单而平凡,每天都在延续着一件事——守护粮食安全,工作的核心是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每天从规范一些琐碎和一些零乱开始,长年累月,日经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坚守着。

  为了粮食安全,似火的盛夏,是夏粮上市的季节,滴水成冰的严冬,是收购秋粮的时节,粮食人无畏酷暑严寒,积极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从他们晒得黝黑发紫的皮肤和冬天穿得像企鹅般的装束,就能读懂粮食人的每一天。每每看到从仓房爬梯上下粮食保管员蹒跚的身影,心里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每每看到粮食人熏蒸保粮使用空气呼吸机后,留在脸上深深的印记和几乎憋得发红略有肿胀的脸庞。还有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穿梭仓房间和电灯身影相伴,守护粮食安全的巡逻人员,还有粮食人进仓管理粮食后汗水湿透的衣衫,从发尖滚落地面的汗滴……瞬间,感到他们的身影如此高大。感慨之余,更能明白守护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

  为了粮食安全,有经验的老保管手一抓、眼一观就能知道粮食的产地,手一掐,就能判断玉米的水分,牙一咬,就能断定粮食的质量和干湿,耳一听粮粒间摩擦声,就能知道粮质的好坏。这种长年累月积攒的经验,难道不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吗?

  为了粮食安全,粮食人与售粮老百姓无缝衔接,无障碍交流。正是他们如护士般地照顾储粮,如爱心大使般地呵护储粮,才有了放心,才有了踏实,才有了国家“粮食安全”。为了粮食安全,粮食人在单一枯燥的环境里书写为党工作,为人民管粮管储的时时刻刻。也许是我对粮食人的偏爱,总感到他们的敬业、厚道和朴实已经超越了他们工作职责的要求。

  进入粮仓,映入眼帘的好似一幅粮食画作,更像保管员辛勤耕耘有棱有角有线,面平如镜,道直如尺的储粮“工艺品”。仓房的宁静仿佛能听见每一粒粮食的呼吸和自己的心跳,颗粒之间相互感叹这什么?每每遇到保管员风沙飞扬,坚守一线,尘土挂面的日日夜夜,我总想翻阅词库挑几个形容他们的坚守与付出,但总感到哪一个词语都不能彻底表达他们平凡中的伟大,坚守后的故事。

  在颗粒归仓的过程中,粮食在仓房里时而凝固,时而在输送机上流淌。我想,几千年来,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繁衍生息,从八千年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中发现的原始黍,再到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原始稻谷,再到新疆古楼兰小河墓地发现的碳小麦等等,就能知道先人们为粮食的努力。如果能穿越千年,对话当时,我一定会敞开心扉,给他们自豪地介绍今天的智能化、机械化、电子化和专业化储粮设施设备和团队。让他们听听今天“陇原粮仓”的故事,让他们感受新时代粮食人的创新与变迁,责任与担当。

  每每看到保管几年的储备粮安全流入市场,保管员特有的成就感占满了心间,在不舍与留恋中,如同远嫁的自己姑娘一样,喜悦有之!辛酸有之!粮食人的故事远远不止这些,他们的敬业努力和为粮食工作向上的这种精神,永远刻在每一粒粮食上面。

  站在单位储备仓顶,向东望去,不远处,明长城时断时续,仿佛从发黄的卷轴里跳出来为粮食人讲述当年那段刀耕火种的激情岁月。向西远眺,若隐若现的祁连山脉,重峦叠嶂,绵延起伏,纵横千里,好似张开双臂的一个个巨人站成一排,守护着一方安宁,祈福着一方苍生,也见证了从远古单一的农耕时期到今天高科技大农业时代的变迁。山脚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门前流淌的黄河水,润泽了河西走廊东端万千良田。丰收后的农人,舒展皱纹,露出久违的笑颜。作为粮食人,更能明白丰收的含义,作为农民的儿子,越能深层次理解丰收后他们笑里的意义。《诗经》《载芟》记载“载获济济,有实有积,万亿及秭”是频至丰稔,仓箱可期的景象。“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也是穰穰满家的场景。“夏风吹动谷连天,麦浪金波万里绵”还是展现一派岁稔年丰的画面。丰收就是农民的开心锁,憨厚的土地在高举起粮食的同时,也延续了宝贵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精神,我们牢记于心,在行动中落实,在工作中体现。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新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界疫情格局的变化,粮食人的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我们将心怀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端牢中国饭碗责无旁贷,不懈努力,让中国饭碗里的粮食装得更满,成色更足,质量更好,品质更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