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2专题

我的兰州,我的城

 2022/12/29/ 17:06 来源:每日甘肃网 王新冰

  我的兰州,我的城

  王新冰

  那应该是2016年,在去榆中做公益活动的路上,我和他聊天,内容几乎全和公益有关。旁边的一个志愿者说:“你不知道啊,他动员全家都做了无偿遗体器官捐献登记”。他笑了笑了说,“生命不息,公益不止”。

  大概是从这个时候,我们成了特别好的朋友。因为工作关系,我会经常和公益组织、志愿者们打交道,我报道他们的事迹,他们用奉献精神感染着我,把我从配角变成了主角,2020年10月16日,依然是在去做公益的路上,我正式登记为第1632533位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

  在兰州,就有这样一群人,“给生命以尊严,予他人以希望”,抛弃了世俗,看淡了生死,诠释了延续生命、感恩帮助和传递希望的真正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和平年代,他们这么一群人,我想,就是这座城市的先锋吧。

  关于金城、关于兰州,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我与这个城市的“文明”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我传播文明,我为文明发声,我也见证了这座城市向“文明之城”的奋斗历程。信念、力量、精神、坚持,以文明之美铸就城市之魂,以人为本创造“幸福”蝶变,街巷干净,环境优美;身边好人,层出不穷;移风易俗,弘扬新风……看得到的文明成果,讲不完的文明故事,在金城百姓眼里,都是满满的荣耀与幸福。“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处处闪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执着追求,新时代十年建设的伟大成就,就是与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人民情怀,历史担当,这不就是这座城“以人民为中心”的绚丽改变吗?

  人民城市为人民,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基础,让文明的气息充满城市每个角落,让文明元素遍布城市的每个空间,眼睛里具体的美,和精神上高尚的美相结合,才能凝聚起这座城真正得美。这十年,这座城在追求文明的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人人都自觉成为这座城的建设者、宣传者、代言者,在参与城市的建设中培养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这不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真实体现吗?

  “兰州蓝”成为兰州的靓丽名片,也成为金城人民的一份骄傲与自豪;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诗与远方”就在眼前;“精致”为尺,“文明”为笔,小巷风景成为经典;走在兰山观景健身步道上,两旁色彩纷呈的花草树木交相辉映,造型各异的楼阁、水泉、凉亭依山势而建,站在三台阁远眺俯瞰,九曲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灵动,蓝天白云、南北两山耸峙而立,郁郁葱葱,金城兰州的美景尽收眼底,黄河之滨的美动人心弦。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深切感受、长久回味、留恋念想,都集中在一座城的文化上。这十年,我看到这座城的内涵实现从“文化”到“文明”的转变,“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本书”,浓缩了金城兰州深厚的人文底蕴。用文明涵养城市魅力,同时把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与建设现代城市有机融合,文物古迹、红色资源的现代建筑交相辉映,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相得益彰,使这座城既有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又有独具特色的人文魅力。这也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真实写照。

  这十年,我在我坚持的阵地上,看到这座城的大爱与感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的志愿者,他们有10年来累计献血90多次达19200毫升的中国好人,有倡导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从2015年的28人增加到2022年的85000余人的甘肃好人,有数十年如一日参与公益活动的兰州好人,有照顾亲戚二十余载的文明家庭,有不顾个人安危参与救援的优秀志愿者,有依然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者……他们或助人为乐,或见义勇为,或敬业奉献,或诚实守信,或孝老爱亲,他们是这座城市精神力量的丰碑。

  这就是我的兰州,我的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