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2专题

父亲的叮咛

 2022/12/29/ 18:02 来源:每日甘肃网 李金绪

  父亲的叮咛

  李金绪

  父亲是个老农民,今年82岁,仍然家里家外忙活不停,作为子女,很是担心他的身体,可他总是说,过去为了生计吃尽了苦头,现在这么好的光景,活动活动还想多享受几年。年老了父亲没有太多的兴趣,但每天坚持看电视新闻却是风雨无阻,不仅是为了在村口老人堆里闲谝时有说辞,而是通过看书电视他在享受社会的发展、感受人民生活的幸福,增添他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父亲来电话问我收看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了没有,他说共产党就是好,心中总是装着老百姓,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不牵挂在心。还说以后国家比现在还要好,百姓生活还要更加富裕,回头看看过去,现在是享不完的福,还告诫我,不用担心父母身体,硬朗着呢,还要活个七八年呢,要我珍惜工作岗位,把公家的事干好,趁着年轻为国家多做贡献。朴素的话语寄托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饱含着一位老农民对国家的骄傲,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对过上好日子的感恩。

  我出生于70年代初,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普通干部。1988年高中毕业,1989年3月应征入伍,在部队一干就是23年。53年的生活阅历,有许多事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甚至刻骨铭心。记得上小学时,家里生活困难还靠国家的供应粮度日,每到去上学,便偷偷抓一把立在炕角面袋里的红薯干就当干粮,没有人看见时忙给嘴巴里塞一片,就着唾液使劲往下咽;再大一点,记得最清楚的是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多人勤庄稼收成一年比一年好。记得有一年两个大麦垛,十一腊月开始碾场,半夜三更提着马灯,给大人照着路往家里扛粮食,最多时一年收七八十袋小麦,一日三餐顿顿白面,早也香甜,晚也香甜。而此时人们衣着打扮流行起烫发头、喇叭裤、戴手表、骑自行车,满满地幸福洋溢在脸上。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就拿彩礼来说,从80年代初的手表、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90年的金戒子、金耳环、金项链、黑白电视机、洗衣机,再发展到当下的手车子、房子,无不折射出人民物质需求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新时代这十年来,农村砖瓦房代替了土坯房、柏油路代替了泥泞路、小汽车代替了自行车、旋耕机代替了牛犁地、割麦机代替了镰刀把、三轮车代替了架子车,老年人不再担心去县城路太远,小伙子不再怕穿着补丁的衣服被人笑,一家人不再愁着晚饭吃什么,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大事,拿起手机就能看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老年人也领上了养老金……变化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太多太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三件大事、16个方面辉煌成就,全景回顾了新时代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人振奋不已。“就像总书记讲的,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不难看出,父亲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也和广大干部群众一样来自对党领导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伟大的变革的深刻认识,而这种获得感、幸福感是发自内心的,也是最真实的,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

  知天命之年的我,总觉得家庭、社会责任沉甸甸的,有时总想着多尽点孝,工作的激情有所减弱。但每当想起父亲“趁着年轻为国家多做贡献”的叮咛,似乎觉得又有了一股劲。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扎根基层70余载的“草鞋书记”周永开、为民服务“不下班”的时代楷模吕建江、改变乡村女孩命运的“燃灯校长”张桂梅、一辈子只干了为国守岛一件大事的王继才,他们都是我精神的坐标。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上的责任无比重大,身负的使命无上光荣,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心怀“国之大者”,以更昂扬的姿态、更拼搏的状态,矢志不渝地奋进伟大征程。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要时刻保持“九牛爬坡”的韧劲,以“铁杵成针,滴水穿石”的执着和耐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事情,不断朝着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奋步疾驰。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现在,也必将依靠斗争走向未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做斗争精神的积极传承者,在工作的磨炼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发扬“挤”和“钻”的钉子精神,真正把工作当成使命干,把岗位当作阵地守,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勇创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应有的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