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2专题

扎根基层 聚焦“三农” 助推乡村振兴

 2022/12/29/ 19:0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贾双军

  扎根基层 聚焦“三农” 助推乡村振兴

  贾双军

  10月16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基层一线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沿着这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为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揭示了一个真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彰显,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回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艰难的过去,瞭望“乘风破浪会有时”崭新的未来,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刻把握了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了我国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因此,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作为党员干部,确知此事要躬行,必须下到农村,走上田坎,投入其中常思索,落到实地。瞄准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如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就以乡村旅游为基点,地势适中,得天独厚那就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埋头苦干的搞好基层“三农”发展,不能凭空推断,浮于表面。理论决定高度,实践决定深度。党员干部思想解不解放,担当作为如何,创新力度大小,直接影响了基层工作的落地和预期达到的效果,而实干往往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实干中磨炼才能增长知识,才能在实干中成长成才。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果说党是一棵树,那人民就是土壤,是生命之源,是失去了人民这个土壤,那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发展将举步维艰。人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发动群众,凝聚引领群众,服务联系群众,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干部是衔接党和群众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做“三农”工作的主力军。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干部立足实际,认清责任与身份,发挥自身优势,密切联系群众做好服务,为发展现代化农业做好指导,打造绿水青山守好生态底线。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好人民“服务员”的角色。农民是“三农”工作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以人民群众最愁最急最盼的需求为做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我们基层干部眼睛要向下看,身子要往下扑,脚步要向下走,多跑跑腿、多唠唠家常,多到地头做工作。要用心去服务群众,常怀为民办实事的初心,牢记为民谋幸福的使命,聚焦共性需求、发展难题,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梳理,认真分析,细心研判,努力解决群众问题,做让群众满意的“服务员”。

  以创新特色为目标,做好农业“指导员”的角色。农村发展农业是基础,保障“菜篮子”,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化农业,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我们基层干部要做好农业发展的“指导员”,要根据本地资源产业特色,鼓励和支持农民积极尝试和创新种植品种与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积极探索“绿色+科技+规模”的新的特色农产业,扶持和宣传本地特色农产品,致力打造“一村一品”,形成规模化、科学化、经济化种植模式,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既丰富了“菜篮子”,又稳好“粮仓”,还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以生态文明为底线,做好发展“守门员”的角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保障。我们基层干部要做好农村发展“守门员”,一方面以生态为抓手,落实好环境治理与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发展绿色产业,保障农民用水、用电安全。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支部红色堡垒作用,积极宣传村规民约,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序。基层党组织是乡镇最先进的力量,是传达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使者,是发挥党建引领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必然要求,强化组织引领作用,积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人民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队伍力量。在党员管理上下足实功,积极引导党员扎根基层,才能真正为乡村振兴赋能增量。

  基层干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要利用特色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贯通产加销模式,融合农业文旅工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要积极营造“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招商引资环境,为乡村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