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当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两当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了产业转型突破,从绿水青山迈向金山银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定了《两当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政绩和责任考核重要内容,严格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9年以来,共实施生态环保项目31个,总投资7.43亿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提升达到360天,人均绿地面积4832平方米。举全县之力,聚焦生态农业,打造“品质两当”特色品牌;聚焦全域旅游,扮美“山水两当”靓丽名片;聚焦现代林业,打通建设“森林银行”通道;聚焦工业转型,引领两当经济绿色协调发展。探索出了“双三元双向循环、八元产业联动互补”的“八有”山地立体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红绿赋能成金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深挖生态资源价值,共享绿色发展红利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模式;现代林业七+模式;以工业改造转型升级、绿色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全域生态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有效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9年的7129.2元增加到2021年的8554元,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金山银山。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满意答卷。

生态优先,奋力夯实“两山”转化之基。近年来,两当县把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定了《两当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政绩和责任考核重要内容,严格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9年以来,两当县共实施生态环保项目31个,总投资7.43亿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年提升达到360天,人均绿地面积4832平方米,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满意答卷。
聚焦生态农业,打造“品质两当”特色品牌。两当县紧扣特色增效,围绕绿色创品牌发展的思路,推广“三元双向”农业循环模式,构建农旅融合的绿色产业体系。发展核桃、花椒、生态放养鸡、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蜜源种植、冷水鱼养殖产业,三年总产值达到15.42亿元。2020年7月,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两当山地立体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聚焦全域旅游,扮美“山水两当”靓丽名片。两当县依托生态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模式,形成了生态游、康养游、红色游、研学游、民俗游五大特色旅游带,如今以太云路百里绿色长廊、云屏三峡国家4A景区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游,两当兵变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全域旅游的龙头,2020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

聚焦现代林业,打通建设“森林银行”通道。两当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天保一二期工程,持续大力开展城乡、山川见缝插绿行动,先后实施了“双百千万”工程等森林系列创建,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推广“一亩山万元钱”、鼓励发展私营林业新型主体,推动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林业收入占到总收入50%。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聚焦工业转型,引领两当经济绿色协调发展。两当县以生态化、集群化为方向,持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矿山技改、产业转型升级。两当金润玉石业建成国家绿色矿山,发展中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白酒酿造、植物提取五大产业,先后引进中药饮片厂、甘肃省最大的大马士革玫瑰基地等项目投资7.6亿元。努力走三产融合“换道”超车的路子,实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