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珍藏的一把旧算盘,是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再传给我的。算盘为长方形,箬叶杆做成的档,四周为木框,底下原本还有木板;每一颗珠子都被打磨得乌黑发亮,透着亮闪的灵气。
听父母亲和乡邻说,我祖父当年算盘打得精,珠子哗啦一拨弄,手指上下齐飞,运算速度比笔算快多了,得出的结果准确无误。年轻时,他与叔曾祖开办私塾,珠算也是他们授课的内容。
我喜欢算盘,缘于父亲的珠算教育。父亲是打算盘高手,年轻时,他是农民协会的积极分子,携一把算盘参加了1950年代初地方政府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对地主房产、家具、耕牛、农具等清点统计方面,都以他算盘珠子显示出来的数字为准。他没有出过一次错,也没有因此贪占过公家一分钱便宜。1953年,县里颁发新中国第一代土地房产证,上面所填写的田亩和房产数据,都含有父亲统计的辛勤汗水。村里分东西或统计什么账目时,都能听见他把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我读小学时,他教我珠算口诀,告诉我怎样运用算盘做加减乘除法。熟悉那些口诀之后,我拨动算盘珠子,从加法开始练习:由1加2、加3、加4……能一直顺利地加下去,当加到36的时候,算盘上出现的数字是666,父亲说:这就叫做“打六百六”,为珠算入门。
父亲的教导至今在我耳边回响,他说:横梁以上的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非万不得已的情况,最上面的顶珠和最下面的底珠,都不需要动它们,一把算盘,能运算很大的数。我在算盘中间靠右位置的横梁上定下“个”位,在一长而窄的小纸条上写下“个、十、百、千、万”等字,然后贴在横梁上,让这些字依序对应着每一档,再拨珠计算,做加减乘除算法。在父亲音乐一般的算盘声响和教诲声中,我渐渐成长,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珠算比赛中,我还获得过一本笔记本的奖励。
父亲说:“算盘用习惯了,好像只有算盘拨拉一下才感觉心里踏实一点。”他告诫我:“做人做事,要像算盘算的数一样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不乱动珠子改变数字;当然,其他方面不能像算盘一样,拨一下才动一下,要积极主动。”原来,算盘上还有如此多的人生准则!可惜现在许多人并不欣赏长辈们留下的算盘,更体会不出打算盘的种种神奇和美妙。在普遍使用计算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大多被废弃,珠算已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盘小小算珠,把世界算得清清楚楚,哪家贪赃枉法,哪家洁白清苦,算盘教你心中有个数。三下五去二,二一添作五,天有几多风云?人有几多祸福?——这世界缺不了加减乘除。在现代社会,虽然运算的工具变化了,但不变的是勤恳、规矩、清白的算盘品格,那是父辈们留给我的做人准则。(桃江县教育局 万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