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3专题

心相约 梦闪耀——甘肃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2023/10/23 10:46 来源:新甘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泳

  10月22日,杭州西子湖畔圣火再燃,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又一次向世人绽放,迎来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的盛大启幕。我省运动员连浩、丁昊、刘朝栋、潘莲花将身披国家队战袍,在乒乓球、跆拳道等项目中与各国选手同场竞技,为国家争光、为家乡添彩。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残疾人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上成绩骄人,取得一系列历史性的突破。

  截至目前,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共参加了六届世界夏季残奥会,获得9枚金牌、3枚银牌;参加了五届世界特奥会,获得42枚金牌、26枚银牌、14枚铜牌;参加了四届远南运动会和三届亚残运会,共获得7枚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另外,还在世锦赛、亚锦赛等各类国际赛事中获得20多枚金牌。在国内,我省残疾人运动员在30多年间,组团参加了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共获得91枚金牌、95枚银牌、123枚铜牌。组队参加全国单项锦标赛,共获得174枚金牌、141枚银牌、142枚铜牌。共有15人超21项世界纪录、1人超1项亚洲纪录、47人破66项全国纪录。

  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是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甘肃,本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坚强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努力推动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结果。

  近年来,我省在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项目中对优势项目和尖子运动员加大投入,在项目布局等环节上寻求竞技体育的最大效益,建立了以优势项目为主,拓宽新项目为突破口的运动项目开展机制。对以田径、乒乓球、自行车、跆拳道为龙头的优势项目,责任到人,加大投入,保持在国内的优势;对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射击、射箭等项目,借助兄弟省份委托培养,借力突破。在这一工作思路下,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在国内外赛场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实现了残疾人竞技成绩在国内保持中游的局面。

  训练是比赛取得成绩的基石。面对场馆、器材、食宿、教练等条件不足的实际,省残联依托省内外体育系统专业运动队、训练中心和体育运动学校等专业体育训练机构,对我省残疾人运动员代训和代培。其中,自行车、田径、跆拳道、羽毛球、坐式排球等项目的训练均在省内进行,乒乓球、射击、皮划艇、冬季项目等项目的训练在全国各地正常开展。

  2004年至2018年间,我省共承办了8次全国残疾人单项锦标赛、全国残运会单项预赛和国家特奥自行车、国家残奥田径投掷队的训练工作。通过承办全国比赛和活动,展示了甘肃残疾人体育的成绩和特色,锻炼了残疾人体育工作队伍,进一步推动了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更快发展。

  在筹办全省综合性体育比赛方面,我省从1984年到2022年共举办了十一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省残运会的参赛人数也从最初的300人增加到第十一届的1600人。残疾人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充分展示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发挥了对基层残疾人体育的撬动作用,不仅扩大了残疾人体育在社会上的影响,还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残疾人青少年运动员,为我省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我省已经形成了在全国残运会竞赛周期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测试,对重点市州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选拔测试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机制。其中,省残联组织由各项目教练员、医学分级人员组成的选拔测试专家组,深入到全省80多个县区,初选出青少年残疾人运动员,进入到各项目运动队进行基本素质训练;再根据选拔情况,确定项目,进行下一步的系统训练,为残疾人运动员梯队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裁判员培养方面,近几年专门抽调省内体育系统、大专院校优秀的裁判员、教练员,参加了田径、自行车、乒乓球、射击、坐式排球、聋人篮球、盲人门球等项目的全国裁判员培训班,为我省培养了王琳、黄铎、王麒麟、王海波等一批能够在国内赛事中执裁的国家级裁判员,有效壮大了省残运会技术官员队伍。

  往事可追忆,未来亦可期。亚残运会,既是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大舞台”,也是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的“检阅场”。可以预见,通过本届亚残运会的进一步积累,我省残疾人运动员超越自我、坚韧成长的体育精神将愈发光大,甘肃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将稳步向前、迈上新台阶。

  (图片由省残联提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