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4专题

节水与增效同频 绿色与发展共振 张掖市与白银市携手推进节水绿色发展新试点

 2024/03/19 14:56 来源:新甘肃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白银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抢抓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的机遇,持之以恒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大再生水资源利用力度,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聚焦规划布局,统筹区域协同推进

  高站位谋划部署。根据国家部委《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张掖、白银建立了由发改、生态环境、住建、水务等部门组成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共同推进试点工作,构建上下协同、横向联动的责任落实机制,统筹各方面工作力量,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划定“时间表”“路线图”,凝聚全市之力打造再生水循环利用链。

  高质量编制试点方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高质量编制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张掖市谋划了“一区两片、辐射周边、统一监管、统筹调度”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布局,设置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长效机制四个方面12项目标指标,规划梳理了六大方面14项试点任务,以及6项政策制度、10个重点项目和55项具体工作责任清单,着力构建“处理(再生)-调蓄-监测-输送-利用”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将张掖打造成内陆河流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标杆城市。白银市从规划布局、运行管理、水质提升、调配体系、利用渠道和监测监管等方面,安排部署合理规划布局、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稳定提升水质、完善调配体系、拓宽利用渠道、加强监测监管、完善激励政策等七大行动,建立“应用则用、效益最优、因地制宜”的再生水调配体系,构建白银市再生水指标考核制度,形成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全过程管理体系。

  高标准谋划项目。张掖市统筹规划了四大类10个重点项目,其中综合高效利用示范类项目5个,城市水环境改善综合示范类项目1个、生态补水与水质保障示范类项目3个、智慧监管与应用平台类项目1个,试点工作完成后,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将达到60%。白银市围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再生水调蓄及输配设施建设和再生水监管能力建设等3大方面谋划重点项目11个,估算总投资9亿元。试点项目建成后,全市三县两区城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

  聚焦基础建设,保障再生水水质稳定

  提升城乡污水处理能力。白银市新建改造城区污水管网31.82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25%,各县区建成区范围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市5座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已完成提标改造,处理标准达到一级A,总处理能力11.3万立方米/天。

  加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张掖市共计划新建人工湿地9处、总面积35公顷,设计再生水调蓄库塘水质优于V类,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出水水质优于V类。白银市谋划凝练白银区吊地沟水生态修复、平川区黄水沟人工湿地净化等5个污水处理厂人工生态湿地建设项目,白银区吊地沟水生态修复、平川区黄水沟人工湿地净化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加强再生水输配管网建设。张掖市10个项目共敷设再生水输送管网49.84公里,建成3座再生水调蓄池,完成投资20481万元。白银市扩大覆盖范围,提高集中输配能力,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谋划实施的4个中水管网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5575万元,新建中水输配管网44.77千米。

  聚焦常态长效,拓宽再生水循环利用渠道

  张掖市出台《张掖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管理意见》,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加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管理。积极探索拓宽再生水循环可行途径,已将再生水应用于工业冷却、农林灌溉、城市绿化、景观环境、河湖补水等多个领域。

  白银市按照“优质水优用、低质水低用”原则,综合运用“鼓励企业使用再生水、优先满足市政用水、考虑景观环境用水、合理调配河湖生态补水”等手段,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开辟城市“第二水源”。不断拓展工业回水用量,鼓励企业内部按照先进用水定额进行考核管理等,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废水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种植方式,缩小高耗水作物种植规模,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实施“旱变水”土地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高城市景观用水等杂用水量,优先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景观环境用水等领域使用再生水。有效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改善,为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水生态环境支撑,坚决筑牢守好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汪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