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专题  >  2024专题

A型血的人严谨、B型血的人活泼?血型和健康有啥关系?

 2025/09/01 09:25 来源:中国输血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啥人会有不同血型?

  1901年,奥地利的科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发现了ABO血型系统,从此打开了一扇神秘大门,让我们看到血型和健康的奇妙关系。

  简单来说,血型就是红细胞表面抗原不一样。

  A型血: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血浆里有抗B抗体。

  B型血:红细胞有B抗原,血浆有抗A抗体。

  AB型血:A、B抗原都有,血浆里啥抗体都没有。

  O型血:红细胞没A、B抗原,血浆却有抗A和抗B抗体。

  一、血型和疾病的那些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0年)曾指出,ABO基因不仅能够决定血型抗原,还能通过对凝血因子(如vWF)、炎症因子等的调控,对机体功能产生影响,这意味着血型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存在紧密联系。

  1.A型血的朋友注意啦!心血管病

  据美国《循环》杂志(2019 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A型血的人得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比O型血高6%!

  这是因为A型血里有一种叫vWF的因子比较多,这玩意儿会促进凝血。所以A型血的朋友,平时可得多注意血压、血脂,少吃点油腻食物。

  2.O型血小心幽门螺杆菌消化道疾病

  O型血的人要注意!你们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比别人高30%-40%。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202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这是因为胃黏膜细胞表面的结构特点,让幽门螺杆菌特别容易在O型血人的胃里“安营扎寨”。要是感觉胃痛、反酸,赶紧去医院查查。

  3.AB型血的“双面人生”血栓和出血

  AB型血的朋友要知道,你们得静脉血栓的风险比别人高23%,欧洲血栓研究协会(2022年)的数据表明AB型血朋友的体内Ⅷ因子水平较高。

  不过要是受了重伤,AB型血浆里丰富的凝血因子能让伤口更快止血,这可算是因祸得福。

  二、那些不靠谱的说法

  1.缺乏科学依据支撑:血型饮食法

  曾流行一时的“A型吃素、O型吃肉”理论,最早源于1996 年出版的《吃对你的血型》一书,但这一理论并未获得科学界的广泛认可。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0年)对1.5万人进行了长达 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血型与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2.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而非科学定论:血型与性格

  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流传着“A型严谨、B型活泼”等说法。然而,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这不过是“巴纳姆效应”(人们倾向于对模糊描述进行自我代入)在作祟。

  美国心理学会(APA)也明确声明,截至目前,并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血型与性格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三、输血科特别提示

  1.血型检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进行输血之前,必须进行细致入微的血型配型工作。

  这是因为,如果患者的ABO/Rh血型与输血用的血液不匹配,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致命性的溶血反应。这种反应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输血的血液视为外来物质而发起攻击,从而破坏红细胞,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除此之外,对于孕妇来说,进行Rh血型检测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Rh血型系统中,Rh阴性血型的个体被称为“熊猫血”,这是一种相对罕见的血型。如果一位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她的身体可能会将胎儿的血细胞视为异物并产生抗体。这种情况下,母亲的抗体有可能穿过胎盘,攻击胎儿的红细胞,从而导致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能会引起贫血、黄疸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通过血型检测,可以提前识别出这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2.献血与健康

  医院里,意外伤者、重病患者在生死边缘挣扎,急需血液救助。您献出的每袋血,都可能是他们生的曙光,助其重获新生、与家人团聚。

  科学献血,无损健康。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一般情况下,只有80%的血液参与血液循环,还有20%的血液在人体肝脾、毛细血管等储存备用。一次献血300-400毫升,不到全身血液总量的10%。献血后人体会自动调节,将“备用”血液及时补充到循环血液中,保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

  献血所用的针头和血袋是经过严格灭菌消毒的一次性用品,每位献血者都是使用一套新的血袋和针头;献血场所均会定期进行消毒,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科学依法献血是不会传染上疾病的。

  无偿献血是崇高公益,是传递大爱的桥梁。无论您年轻或成熟,都有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

  无偿献血是崇高公益,是传递大爱的桥梁。无论您年轻或成熟,都有改变他人命运的力量。

  血型犹如人体的一张“生物身份证”,虽然它与健康之间确实存在着某些关联,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疾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科学的态度认知血型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但切不可过度解读。保持均衡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并定期进行体检,才是维护健康的根本之道。

  同时,健康人群通过无偿献血的形式,奉献爱心,拯救那些与您血型相符的、有需要的人,挽起衣袖的这短短几分钟,就可以为他人点亮希望的曙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