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古浪县多举措守好“安全线” 织密“防汛网”
入汛以来,强降雨天气多发频发,为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武威市古浪县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及早安排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位发力、多措并举推进防汛减灾工作,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一是压紧压实责任,织密防汛“安全网”。古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古浪县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古浪县防汛减灾工作情况汇报,分析研判防灾减灾工作形势,安排部署防汛减灾重点工作,高位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有效落实。强降雨期间,古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古浪县指挥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县级包抓领导干部全部下沉包抓乡镇督导防范应对工作,乡镇领导驻守到村,村组干部具体到点位,全面排查风险区住户,落实转移避险措施。古浪县防汛指挥部充分发挥好全面统筹协调、综合督导检查的中枢调度职能作用,强化应急救援准备,切实扛牢“综合救援”的责任。采取实地督查、电话抽查、视频调度等方式,对各乡镇、村组值班值守情况进行随机调度,督促各乡镇、村组做到值班值守到位,确保强降雨灾害发生时预警早传达、险情早处理、人员早到位。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筑牢第一道防线。气象、水务等部门利用卫星云图、雷达监测、自动气象站等先进设备,对强降雨天气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监测。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强降雨的落区、强度、持续时间等关键信息,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强化预警转移末梢各项责任和措施,实现“顶端指挥”与“末梢落实”有机衔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和基层一线。各乡镇、村组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帮扶队员到岗到位,严格落实“叫醒叫应”机制,利用应急广播、大喇叭、手摇报警器、铜锣以及入户通知等传统手段叫醒转移重点地段的重点人群,特别是独居老人、病残人士和留守儿童等易受灾群体,严格落实属地包抓责任,确保预警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一旦发生险情,第一时间有效转移群众。各行业各部门按照分工对古浪县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市场主体全部提醒到位,所有施工场地全部停工撤离,各景点全部关闭,通过短信,多轮次提醒居民、游客做好防范。
三是加强排查力度,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按照“六个清单”工作法,组织干部职工对辖区内城市排水系统、河道堤防、水库大坝、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工程、土坯房屋等重点区域开展排查,对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对风险隐患的老旧房屋周围设立警戒线,提醒周边群众远离危险房屋墙体,防止意外发生。切实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各乡镇、村组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采取“人工+机械”的方式,迅速对公路沿线、村庄内外主干道和重点路段的落石、淤泥、柴草等进行全面清理,疏通排水渠,对重点路段进行人工维修加固,全面清除风险隐患,及时恢复道路畅通,使隐患排查整治不留空白。
四是做好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加大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力度。落实应急救灾物资2.97万件,防汛物资袋7.9万条,大型工程机械120台。定期对物资库储备情况进行清点和检查,对常年储备的防汛器材、装备、设备经常保养维护,对使用频率高、损耗多的物资及时进行补充,确保汛期防汛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组织开展防汛抢险应急演练163场次,抢险救援和基层应急能力有效提升。加强救援力量建设,组建消防、交通、住建、水务、卫健等299支县、乡、村应急救援队伍,降雨期间全部在岗值勤待命,确保突发险情第一时间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