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多维度筑牢重大安全风险防线 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临夏州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核心任务,通过织密责任网络、深化隐患整治、建强应急体系、精准防控重点领域风险等举措,实现生产安全事故四项指标“三降一升”,高效应对两轮历史罕见强降雨过程,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一、压实责任链条,构建全域防控体系。临夏州将责任落实作为防范风险的首要前提,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全链条责任体系。临夏州委、州政府主动将安全生产纳入重点工作“一盘棋”,出台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与8县市、30个州安委会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341名防汛、山洪灾害等重点领域责任人并公示,推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创新建立“专班+包抓”机制,组建12个由副州长任组长的安全生产工作专班,成立8个副州长牵头的包县督查组,应急部门对危化品、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企业实行“干部包抓+专家指导”双轨制,全年开展政策宣讲、隐患排查460余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二、深化系统治理,攻坚风险隐患清零。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投入资金1.2亿元,全方位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在重大事故隐患清零等重点领域推进“八大行动”: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17家、标杆企业4家,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企业17家,完成安全生产改造1282项;整治老旧场所消防隐患45处、自建房隐患18558栋,实施公路安防工程13.84公里。强化“明查暗访+闭环整改”机制,临夏州安委办联合州委、州政府办公室明查暗访企业83家,发现问题186条,下发督办函8份;对甘肃省明查暗访组反馈的239条问题整改237条,省驻点包抓组反馈的724条问题整改697条,对6家企业实行“一案双罚”,5名责任人移交纪委监委问责。创新“专家把脉+深度评估”模式,完成12家危化品、工业气体充装企业安全风险评估,排查有限空间、金属冶炼企业隐患346条,整改率达86.7%。
三、建强应急能力,提升风险处置效能。夯实基层应急基础,推动131个乡镇(街道)全部实现“七有目标”(有机构、有队伍等),1193个村(社区)全部完成“五有目标”(有人员、有物资等);整合州市救援力量300人组建临夏州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构建州县乡村四级物资储备网络,提升物资保障能力,州县储备库储备各类救灾物资42.06万件(包括省级代储),设立乡镇储备点291处、储备物资11.5万件套。高规格开展“河州使命·2025”“迅雷·2025”等综合演练,组织乡村开展防汛演练708场次,提升应急协同实战化能力。
四、聚焦重点领域,精准防控突出风险。防汛减灾方面,启用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智算中心作为应急指挥中枢,组建25人防汛专班联合值守调度;建立气象“1263”精细化监测预警机制,发布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各类预警信息300余期;排查在建涉河项目65项、重点水利工程隐患124条;应对8月初两轮强降雨时,临夏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坐镇指挥调度,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避险,各级各部门左右岸协同、上下游联动,启动州级防汛抗洪Ⅲ级应急响应3次、Ⅳ级4次,启动县级防汛抗洪Ⅲ级应急响应4次、Ⅳ级25次,紧急转移群众2813人,实现“零伤亡”。春季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构建“四级包抓”机制,划分3493个村级管护网格,配备3598名护林员、1169名草管员;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架设高清红外监控9套、卡口系统12套;开展“五清”专项行动,整改线路老化、通道不畅等隐患38条,实现春季“零较大影响火灾”。企业安全监管方面,应急部门聚焦危化、矿山、工贸等领域,一是推动121家危化品、非煤矿山企业建立“事故内部报告奖惩机制”和“扫码入企制度”;二是依托“互联网+执法”平台检查企业36家次,发现隐患254项,整改率85.8%;三是组织专题培训691场,覆盖10万人次,企业安全管理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五、筑牢全民防线,提升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安全宣传“六进”活动,组织宣传40场次,发放资料21万余份,受教育群众31万人次,全民安全素养持续提升;州级媒体曝光问题204个,发布警示案例16个,形成强大震慑。分层分类开展培训,举办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130名干部参训;各县市开展党政领导专题培训8次,覆盖850余人;考核“三项岗位人员”1902人,通过率83%。
下一步,临夏州将持续拧紧责任链条,深化隐患排查整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